抗疫路上,心理服务伴学子成长
———创建“疫情下的心理调适掌中宝”服务平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冯宏丽
一、危机案例的发生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性肺炎袭来,为防止疫情在高校造成传播,按照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我区各高校学生于4月初陆续错峰开学,同时采取了各校区进行全封闭管理的措施,非特殊情况禁止师生出入校园与外界人员接触,在长达近九个月之久的封校期问,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生了较大的起伏,对各族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和学业状态造成了不良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制订了周密的活动方案,在各学部心理咨询室的配合下,运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测验》、《压力应对方式测验》心理测评量表和SCL-90筛查量表,得出学生在疫情下校园封闭管理中出现了三大类心理危机。
(一)焦虑恐惧心理:过度敏感,不愿意去食堂等公共场所就餐,甚至担心自己被感染。
(二)麻痹大意心理:认为自己身体好,抵抗力强,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从而产生埋怨和愤愤不平的不良情绪。
(三)烦躁逆反心理: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譬如周末外出这件事,可能本来也没有外出的打算,但是一旦规定不准外出,马上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似乎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而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故意违反某些规定,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上述三种心理危机均不利于我们众志成城,全力抗疫。
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活动为科学及时的掌握我校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现状和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数据,为系统、准确地了解掌握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参考,也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危机案例的分析
疫情下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学生遇到了突发事件所面临重大的心理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出现心理危机时,学生生在生理方面出现了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上出现害怕、沮丧、无助等负面情绪,认知上出现认知狭窄、注意力不集中,失去信心等,行为上出现社交性退缩、警戒心增强、自伤等,该生青少年期的经历、新环境的不适应等各种因素的发酵导致该生的心理平衡被打破,知、情、意失调。这对于学生本人和社会都是面临的一场心理危机,亟待有效干预。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部署教育系统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以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及时干预的原则,有效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和信心。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一是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二是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三是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理;四是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四、心理危机干预过程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的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及时控制师生中可能出现的疫情心理危机事件,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封闭管理的实际情况,创建出通过集合心理学、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微信平台等领域技术,由人机交互触摸硬件设备、心理自助查询系统、影音多媒体资源库等组成的学生自助型“智能心理导师”,此心理自助系统集理论性、系统性、普及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面向使用者介绍自我心理调试的技巧和方法,提供专业、全面的心理自助方案,搭建心理科普、心理自助、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心理减压调节的一体化平台,帮助使用者有意识的自我调节和训练 ,通过进行自我探索,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帮助来访者获得成长和发展,有效的改善情绪和心理问题。学生通过‘看+听+互动’等方式,针对自身实际需求,有意识的调节自身情绪、改善和消除心理问题。其内容包含:1.心理测试,学生通过运用SCL-90症状清单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等七套测评量表进行自我测评,测试结束后可出示测试评价结果,并为学生提供帮助建议;2.开展自我放松减压心理训练指导,对放松前后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放松指数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参与学生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等数值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放松指数、综合放松度指数等均高于训练前;参与学生在系统放松训练后,各因子评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训练后,尤其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改善较为明显。以此证明在封闭管理期间,通过减压放松训练可使学生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缓解;3.链接我校心理咨询师暖心援助团队心理热线。在封闭防疫期间,心理咨询热线已成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助手、师生沟通的纽带、心理辅导的桥梁。
“疫情下的心理调适掌中宝”微信平台服务质量以及干预效果实施电话随访,结果显示:70.13%的学生表示享用“疫情下的心理调适掌中宝”微信平台服务之后能够使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具备更多的选择;67.82%的学生表示享用微信平台服务使他们的生活体验发生了明显变化;80.31%的学生在享用微信平台服务之后,其整体心理情绪状态表征发生了明显变化。“疫情下的心理调适掌中宝”微信平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获得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能够有效降低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危机,适合在实践中予以推广运用,学生们用手机操作,方便简单,灵活实用,真正成为各族学生“疫情下的心理调适掌中宝”,全力守护学生心灵,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五、心理危机干预结果
(一)通过运用本干预平台系统对学生开展一系列心理危机干预,再度经过与学生心理访谈得出结论:学生的心理状态相对平稳,学生自我心理状态感觉良好,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对学生保持关心和关注,通过针对性的访谈没有发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危机解除。
(二)通过运用本干预系统提高了参与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意识、自我效能感和责任感,是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心理调节的手段和方法,以及一定的沟通技巧;建立起比较正确而成熟的价值观;了解在突发事件中碰到的困惑,形成正确的应对心态和方法;能够体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在生活中驾驭自己的情绪;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视现实,愉悦和接纳自己,建立起对现实和自己的正确认识,珍惜自己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齐心协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役。
六、经验分享
(一)危机干预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危机干预的成功得益于学校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启动,得益于学校领导、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当事人同学、家长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
(二)通过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疫情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三)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对由于疫情危机导致不良情绪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面对疫情,重新认识疫情,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四)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学生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当事人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干预者可以通过求助热线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扭转其错位的心理。
(五)大学生心理危机可通过分级干预措施进行识别和干预。
一级干预指当出现心理问题时,大学生首先可以通过“疫情下的心理调适掌中宝”进行自我调节。二级干预是当学生自身无法解决时,可求助同学、寝室长、心理委员的帮助。当面对危机时,身边的同学可能发现当事人存在的一些征兆,可及时向辅导员反映情况,由辅导员介入,构成三级干预。四级干预是指学生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预约咨询。五级干预是指校级心理健康指导组,对特殊学生实施干预。
附:自创“疫情下的心理调适掌中宝”图示如下